[金融界]恒大五大“利器”促业绩逆市增长 上半年核心净利102亿
发布时间:2015.09.01
迈过千亿门槛仅两年,恒大地产(HK.3333)的最新业绩数据再次令人侧目。
这份在8月31日发布的中期报告显示,截至6月30日,恒大销售额871.1亿、营收777.4亿、净利润132.9亿、核心业务利润101.6亿,几项最核心的数据几乎都达到2013年的全年水准。
在市场普遍认为黄金时代已经不再时,恒大如此业绩让业界大感意外——曾以激进受到质疑的许家印,却凭着“稳快”的风格赢得此次业绩的满堂彩,恒大在其领军下逐渐凸显的五大竞争“王牌”,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逆市“硬数据”
此前有市场报告认为,上半年尽管利好频出,但楼市整体仍显低迷,或对布局最广的恒大产生影响。
事实上,中报数据显示,广泛的布局不但没有影响恒大的发展速度,反而显示了“船大抗风浪”的效果。上半年恒大销售额、销售面积、销售均价齐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,量价齐升。其中,合约销售额871.1亿,达2013年全年水平,同比增25.7%;合约销售面积1137.8亿,是上半年全国唯一破千万平的房企,同比16.1%;销售均价7656元/平,同比增8.2%。
同时,备受投资者关注的净利润、核心业务利润,也双双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,遥遥领先同行。其中,净利润132.9亿,同比大增40%,;核心业务利润101.6亿,同比大增56.5%,增幅皆为全国第一。
而业内整体形势却不乐观。据统计,已公布半年报的60家房企净利润总和仅250亿左右,净利润率仅8.4%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“事实上,行业平均利润率大约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持续下滑。”
恒大主席许家印在当天中期业绩发布会强调:“在市场不好的时候,才能显示出恒大功底。”恒大中期业绩抛出的“硬数据”,也为许家印此言做了个漂亮注脚。
性价比利器
4月15日,恒大制造了一次被称为中国房地产市场“颠覆性革命”的大事件,全国所有恒大楼盘住宅实施“无理由退房”。打消购房者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引发质疑:恒大是否会将“后顾之忧”转嫁到自身?
对此,恒大总裁夏海钧曾表示,公司之所以“敢于”推出此项措施,其底气来自于“恒大打造品质的能力强,住宅全部精装修交楼,定位刚需”等因素。资料显示,恒大是行内唯一能大规模生产且全部精装交楼的房企。
对市场来说,“质优”是一方面,“价低”则是另一必杀铁律。“最简单的往往最有效,恒大面对市场的最成功之处,就是抓住了性价比这个牛鼻子。” 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如此表示。
据公开数据,恒大产品均价一直维持在六七千元每平方米左右,这还包括平均1500元/平方米左右的精装修均价。能达到如此价格,源于恒大超强的成本控制力。一位接近恒大的人士透露,其采用的“全球统一采购,全国统一配送”的模式,“既确保货真价实,又成功控制了成本。”
当然,无理由退房是双刃剑,在拉动市场销售的同时,也面临整体市场下滑时引发的大规模退房潜在风险。“部分购房者退房或是因价格,或是因质量,而恒大在这两方面构筑起坚固的战略护城河,实际上已打消了购房者所有顾虑。”该人士续指。
高周转模式
恒大敢于以无理由退房“亮剑”,许家印在当天举行的业绩发布会现场表示,在市场不好、很多公司指标下降的情况下,恒大各项数据同比增长非常高,“这反映了恒大产品有过硬的品质、成本控制能力强大、产品线定位刚需、快速开发能力以及全精装交楼等五大优势,这也是恒大推出无理由退房的底气所在。”
产品线方面,恒大中端至中高端产品占85%,高端及旅游度假产品占15%,自住比例超过80%。前述人士指出:“这样的比例,使得恒大既厘定了刚性需求的主线,又满足了不同地区、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。”
中报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恒大项目总数已增至335个。成功运作如此最大规模的项目群,与恒大一贯坚持的立即开发、快速建设、大规模开发、快速销售的高周转模式密不可分,项目拿地后4-6个月即可开盘。半年报显示,恒大在建面积、竣工面积分别达4170万平方米、1287万平方米,继续稳坐行业头把交椅。
南京大学城市研究科学院副院长胡小武认为,“高周转”是是房企自身成长规律下的自然结果,也是获取最高财务收益的有效方式。随着拿地成本的增高,财务成本随之变大,不走‘高周转’的路子难以立足,而恒大堪称高周转模式的最成功实践者。”
恒大8月31日股价延续近期涨势,收市报5.1港元,升幅3.24%。